精神科常用的4个安眠药,2个推荐,2个不推荐!
很多人长期失眠,然而面对市场上眼花缭乱的助眠药物,不知道该怎么选?今天给大家介绍精神科常用的4种安眠药,2个推荐,2个不推荐:
一、 不推荐的安眠药
1、地西泮:
地西泮作为长效的苯二氮䓬类药物,能增强神经递质 γ- 氨基丁酸对 γ-氨基丁酸 A 型受体的作用,从而产生镇静,诱导睡眠,抗焦虑,抗惊厥和肌肉松弛的作用,常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。
《中国成年失眠诊断和治疗指南》指出苯二氮䓬药物在老年患者中使用容易出现不良反应,美国老年医学会也将地西泮列于>65岁人群应该避免服用的药物清单中。
2、氯硝西泮:
氯硝西泮通过选择性作用在大脑边缘系统,可特异性结合苯二氮䓬类受体,可提高γ- 氨基丁酸释放以发挥抗焦虑效果。
氯硝西泮还能诱导患者入睡,发挥镇静功效,提高患者睡眠治疗,消除其不良心理与睡眠对疾病影响。
不推荐理由:无法产生近似生理性睡眠,使患者处于一种“似睡非睡”的状态,睡眠恢复感差,损伤记忆,由于半衰期长,宿醉效应明显,成瘾性强,不适合长期服用。
二、推荐的安眠药
1、唑吡坦:
唑吡坦主要用于短期治疗失眠特别是入睡困难)。它的作用机制核心在于选择性作用于大脑中特定的GABA-A受体亚型,从而发挥快速镇静催眠的效果。半衰期约为6h,无依赖性。
临床研究证实,唑吡坦可有效改善失眠症患者心理状况,进一步改善患者睡眠状况,提高睡眠效率,延长睡眠时间,减轻患者的睡眠障碍严重程度。
2、右佐匹克隆:
右佐匹克隆可作用于γ-氨基丁酸受体,促进氯离子通道的开放频率提升,增强突触抑制,减轻神经对外界刺激信号的敏感性,发挥镇静催眠作用,有助于减少睡眠期间觉醒次数,改善患者睡眠质量,降低睡眠障碍症状对患者生命健康的侵害。
此外,右佐匹克隆对患者睡眠结构和精神活动的影响较小,且药物半衰期短,机体耐受性较好,治疗期间头昏、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苯二氮䓬类药物治疗。
推荐理由:使患者达到近似生理性睡眠,半衰期短,对记忆伤害小,不易成瘾,总体耐受性良好,适合长期服用。
如果严重失眠吃安眠药不管用,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。服用西药的同时,通过中医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或者中医针灸、按摩的方法来改善睡眠。如果你也长期饱受失眠困扰,有相关困惑,不妨找我聊聊,我会在坐诊之余,尽力帮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