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%的抑郁症,都是从小时候开始的,追溯其原因,可归结为以下三点!
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》显示,青少年抑郁风险较成年人更高,心理问题低龄化趋势愈发明显。很多孩子还没好好感受青春的活力,就被抑郁的阴霾笼罩。
行医四十余载,精神科工作40余年,我发现绝大多数孩子的情绪困扰,并非一朝一夕形成。真正追溯起来,很多抑郁的苗头,早在童年时期就已悄悄埋下,以下三点尤为关键:
第一种:情感回应不足
孩子的情感需要就像一棵幼苗渴望阳光。如果长期得不到父母积极、温暖的回应,比如经常被忽视、批评,甚至嘲讽,内心就容易积累孤独与自我怀疑。他们可能会认为“我不值得被爱”,渐渐形成低自我价值感,情绪状态也随之陷入低谷。
第二种:体质基础偏差
中医常说“形神合一”,身体状态会直接影响情绪。有些孩子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,体质较弱,容易感冒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。体质的“虚”会导致能量的“亏”,整个人精神不振,对压力和挫折的耐受力也会下降,久而久之,更易陷入情绪困境。
第三种:长期紧张焦虑
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压力状态(如学业负担过重、家庭关系紧张、社交困扰等),就像一根始终紧绷的弦。这种持续的“紧张感”会耗伤气血、影响睡眠和注意力,甚至导致心慌、手抖、肠胃不适等身体反应。一旦超出承受范围,就容易出现情绪问题。
我的门诊医案
曾有一位16岁的女孩,情绪低落、睡眠差,白天提不起精神,晚上难入睡,有时还会莫名心慌、头晕。
刻诊:观其舌偏淡、苔薄,脉细弱。
辨证:属于心脾两虚、气血不足。
治则:调补脾胃、养血安神
开方:党参、黄芪、当归、酸枣仁、茯苓等(注:中医用药需个体化,切勿自行套用)。
中西结合干预两个月后,她睡眠逐渐改善,食欲增强,愿意和家人交流了。继续服用一段时间后情绪明显好转,重新回到了课堂。巩固调理后,至今状态稳定。
▍为什么这样的思路会起效?
这个孩子的核心问题是气血不足、心神失养。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,脾胃功能弱,气血就无法充分滋养心神,导致情绪不稳、精力差。通过健脾益气、养血安神的方法,身体基础得到加强,心神得以安定,情绪问题自然迎刃而解。
中西结合,高效安全
中医治疗精神疾病时,不仅注重药物对精神症状的调控,更将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纳入整体考量。根据患者体质特点,针对性地选用枸杞、山药等具有保肝作用的中药,或熟地、肉苁蓉等补肾药材配伍成方,亦可结合药膳等食疗方法,循序渐进地改善机体状态。
这种调理不仅能提升患者对精神类药物的耐受性,减少不良反应发生,还能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促进精神症状缓解。中西医结合,双管齐下,能更好地保障精神疾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杜万君主任有话说:
如果你或你的家人、朋友正遭受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双相障碍、精神分裂、失眠等精神疾病的折磨,或者有用药方面的困扰,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24小时内会联系您详细沟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