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郁不是矫情!这5个身体“求救信号”,你可能天天在忽视!
精神科临床工作30余年,今天,我想郑重地告诉大家:抑郁绝不是性格缺陷,也不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,而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!那些我们平时忽视的小症状,很可能就是抑郁症的早期预警!
01、每天都累,睡再多也缓不过来
抑郁最为典型的信号就是“累”,这是一种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疲惫感。即便你睡了10个小时,醒来后依然感觉像没睡过一样,浑身乏力。
从中医的角度来讲,“肝主情志”,长期处于情绪压抑的状态,会耗伤肝血。肝血不足,人就容易出现疲劳、头晕、眼睛干涩等症状。这时候,单纯依靠睡觉是无法补回来的,需要从调理肝气入手,让身体的气血运行恢复正常。
02、肠胃变差,动不动就胃痛、腹泻
“气得胃疼”可不是一句玩笑话!
情绪和肠胃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。焦虑、抑郁的人,十有八九会伴有慢性胃炎、肠易激综合征等肠胃问题。
中医认为“肝气犯胃”,当情绪不畅时,会导致肝气郁结,横逆侵犯胃部,轻则出现胀气、嗳气等症状,重则会有反酸、胃痛等情况。
如果你长期消化不良,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器质性问题,那么不妨思考一下,是不是情绪在背后“捣鬼”呢?
03、记性变差,脑子像生锈了一样
抑郁的人常常会抱怨:“我最近脑子转不动了,开会的时候根本听不进去,刚做过的事转头就忘。”这可不是老年痴呆的前兆,而是长期情绪压力导致气血不畅,使得脑窍得不到充足的滋养。
中医讲“心主神明”,但肝郁久了会化火,火邪干扰心神,人就容易出现注意力涣散、记忆力下降等问题。
这时候,单纯靠补脑是没有什么效果的,需要疏肝解郁,让气血能够重新“上供”给大脑,恢复大脑的正常功能。
04、身体这儿疼那儿疼,却查不出毛病
很多人抑郁的初发症状是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,比如头痛、背痛、关节痛等。去医院做了一系列的检查,各项指标却都正常。
中医讲“不通则痛”,肝气郁结会导致气血瘀滞,气血堵在哪里,哪里就会出现疼痛。这种疼痛往往位置不固定,时轻时重,而且和情绪波动有着明显的相关性。当情绪低落时,疼痛可能会加重;情绪好转时,疼痛也会有所减轻。
05、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,吃饭都觉得麻烦
抑郁最可怕的地方,不是悲伤,而是“麻木”。以前爱吃的食物变得索然无味,喜欢的活动也毫无吸引力,甚至连洗澡、刷牙这些日常小事都觉得是负担。
中医认为这是“心神失养”的表现,心气不足,人就失去了感知快乐的能力。这时候,单纯劝患者“想开点”是没有用的,需要通过调理气血,慢慢把身体的“生机”找回来,让患者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。
如何科学应对精神心理疾病?
中西联合,标本兼顾!
1 ►标本兼顾,双管齐下:中医从整体调理入手,帮助恢复身体内在平衡;西医针对症状精准用药,快速缓解情绪反复的问题,既能治“标”控症状,又能调“本”防复发。
2 ►减少不良反应,提高安全性:中药灵活配伍、针灸等能辅助降低西药用量(如减少头晕、肠胃不适、躯体症状等反应),尤其适合青少年儿童、老年人群和长期用药人群。
3 ► 预防复发优势明显:急性期用西药快速起效后,辨证搭配中药巩固疗效,综合调节五脏六腑,比单一用药复发率降低约30%。